經(jīng)常在書里看到盼歸的詩句,每每都會為生命的等待而惋惜,為時光的流逝而感傷。“梳洗罷,獨倚望江樓。過盡千帆皆不是,斜暉脈脈水悠悠。”一個青春女子,獨倚樓欄,眼光迷蒙,望著遠處,游子卻遠在天涯,不知何處,那簡直一種殘酷和遺憾的人生。難道,小木屋的炊煙裊裊,比不過一個人遠在他鄉(xiāng)的漂泊?比不過兩兩相對的幸福?比不過攜手撫琴的美好?在我看來,心上人的幸福,才是最美的。
人生有幾時?為何總是白白流失。以至于嫁給趙明誠的李清照,也發(fā)出“簾卷西風(fēng),人比黃花瘦”的嘆息,在無奈里透出一縷道不盡的憂傷,金錢、權(quán)利、職位都是縹緲的云,唯有相互廝守,才是真實的存在。
人活著不是為了被別人贊美的,人活著應(yīng)當(dāng)適意。有人說,王維的《山中送別》一詩,是女人送別遠行丈夫,也有的說可能是朋友送別朋友。無論是哪種送別,送的人都飽含感情;無論是哪種揮手,遠行的人都是在作別一種優(yōu)美、一種詩意、一種自由舒暢的生活。
陶淵明當(dāng)年出山,是因為“余家貧,耕植不足以自給。幼稚盈室,瓶無儲粟,生生所資,未見其術(shù)”。于是,揮揮衣袖,作別故鄉(xiāng)的山水田園。可是,在紅塵滾滾里,他難以卑躬屈膝,難以諂媚討好,甚至?xí)r時感到自己人格受到侮辱、摧殘。最終他掛印而去,借著一帆風(fēng),一直走向老家柴桑,并抒發(fā)自己“寓形宇內(nèi)復(fù)幾時?曷不委心任去留”的心聲。
人生如一棵草,長在花盆里,即使是青花瓷盆,也沒有長在山野里舒展,充滿生機;人生如一只鳥兒,金籠華屋再美,也沒有山林逍遙。回歸山里,身心都是自由舒展的。清晨,一盞茶后,可以慢慢地順著山路行走,看天光如水,浸透山尖;陽光初上,坐在木屋前的大石上,看一本書,聽著盈耳的鳥鳴;午后,于木屋門前的大樹下,小憩片刻,感受山水間的靜謐;黃昏,坐在窗下讀書,一聲聲蟲鳴和一個富有生機的季節(jié),透過窗紗,進入心里。那一刻,蟲鳴如水,心凈如洗,豈不舒暢?
梭羅說:“從今以后,別再過你應(yīng)該過的人生,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。”應(yīng)該過的生活,就是紅塵里的生活,是名利中的生活?,F(xiàn)實中,一個個人衣袖飄飄地走進去,甚至陷進去,摸爬滾打,勞累不堪。等到有一天,清閑下來,對著鏡子一照,里面已經(jīng)不再是“山中相送罷”的那個你,不是風(fēng)神瀟灑的你,而是一個一臉市儈、一臉奸詐、一臉得意的你。那時,你的心里一定會有一份失意和痛苦。因為,你活成了他人,丟了自己。所以,梭羅一個人帶著幾本書,進入瓦爾登湖,在這兒耕種垂釣,在這兒和天地草木對語
在紅塵里走累了,就回山里吧。山里有一間小木屋,有一片連天的春草,還有芭蕉細(xì)雨;山里有等著你歸去的人,坐在木屋的窗前,正望著遠處;山中還有一輪圓滿的月亮,清輝如水,籠罩著小木屋,清幽而靜謐,朦朧而幸福。